近日來,某位路人甲,一方面自稱不代表某慈善團體,卻又一直代表該慈善團體發聲,與市政府、社會大眾隔空交火。甚至還開著百萬名車,上電視節目與名嘴交戰。
有多少實證,做多少評論。這是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落實的態度與思維。故在此,暫不評論長期以來的爭議與功過是非。而是假設善的存在,而針對危機處理方式,提出省思。
這段時間以來,該慈善團體一直以冷處理的方式應對。有人表示支持:出家人不與世俗爭鬥。但路人甲此時卻又信誓旦旦,表示該團體對於自己的言論,是義氣相挺的。該慈善團體同樣不表達任何意見,此時的冷處理,反倒成為認同與背書。若要表達否認與不認同,黃金反應時間,稍縱即逝。一但錯過,事後再多的澄清,也只是為時已晚。
有多少實證,做多少評論。這是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落實的態度與思維。故在此,暫不評論長期以來的爭議與功過是非。而是假設善的存在,而針對危機處理方式,提出省思。
這段時間以來,該慈善團體一直以冷處理的方式應對。有人表示支持:出家人不與世俗爭鬥。但路人甲此時卻又信誓旦旦,表示該團體對於自己的言論,是義氣相挺的。該慈善團體同樣不表達任何意見,此時的冷處理,反倒成為認同與背書。若要表達否認與不認同,黃金反應時間,稍縱即逝。一但錯過,事後再多的澄清,也只是為時已晚。
冷處理是一種常見的危機處理手法。但卻不是適用於所有的人、事、物上。令人省思的是,即使是出家人,一但背負著領導的責任,其實就無法置身事外。一但入世,就無法再以出世做為理由。一切的影嚮,已不是個人,而是整個團體與社會。
身為一個領導者,對於危機處理,應有著正確快速的判斷。錯誤的危機處理,只是缺乏責任認知與搞不清楚實際狀況。目前的實際狀況已然是:
1.不發聲,不追究,不是仁善,而是默許與認同。
2.毀壞的,已不是個人聲譽,而是團體的聲譽。
3.崩毀的,不會只是一個團體,而是全台灣對慈善的信任。
集結全台80%以上的善意,一但信任破產。會更深遠的,戕害全台灣對慈善的信任與付出意願。一但入世,就無法再以出世做為理由。一但背負責任,就無法完全置身事外。錯誤的危機處理,會斷送長期辛苦建立的信任感。領導者,不可不引以為戒,不可不謹言慎行。
(…2015/02/28…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