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
中國功夫
推薦指數:****
導演風格:***
劇情深度:**
人物塑造:***
武打特效:*****
服裝配樂:***
娛樂效果:****
期盼已久,終於看完「葉問」。
「葉問」一片,不負期望。
令人大呼過癮!睽違已久,這才是「港式武打」!
然而,這次的主題,並非只有葉問,而是更深一層的「中國功夫」!
(點圖放大)
中國人,可說是「功夫」的民族。
有中國人的地方,就有「功夫」;有中國人的地方,就有「武俠」。
然而,世界各地,皆有武術。卻為何唯獨中國功夫,最令人著迷?
除了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,哲理與俠義,正是其迷人的所在。
單「武」一字,眾解紛紜。
康殷《文字源流淺說》說:「戈」於「行」中間,故持戈而行,便是武!
楚莊王曰:『夫武,定功戢兵,故「止戈為武」。』
中國人常說:「習武養德」
如片中葉問所說:『…中國功夫,還包含了「儒家思想」!』
中國武術,除了「功夫」,還有「仁德」。
這和西洋的「騎士」,日本的「武士」,有很大的差別。
(點圖放大)
對外國人來說,早期的中國功夫,恐怕是和「李小龍」劃上等號。
現在,在外國人的眼中,除了「成龍」還有「李連杰」、「吳宇森」、「袁和平」…
李小龍的「截拳道」,源自於嚴詠春的「詠春拳」。
就電影效果,粗淺來說,詠春拳與截拳道都是一種「省力」、以小博大、以寡擊眾的武術。
且不論李小龍的武術地位,單以「華人動作片」來說,他便成功將中國武術,打入西洋,傳播至全世界。
(點圖放大)
「成龍」的電影,早期在美國,並不成功。
縱使他在華人的心目中,早已是李小龍後,最成功的承繼者。(非繼承)
不難發現,真正吹起近代中國武術風的,其實是:
『駭客任務的「袁和平」』與『變臉」的「吳宇森」』!
這是「民族意識」的作祟,也是種族文化的「優越感」。
不論是「李小龍」或「成龍」,看著中國人拳打自己,再怎麼痛快,也會令人不自在。
「駭客任務」與「變臉」的共同特色是:一樣的中國功夫,使用的卻是「西方人」。
吳宇森的「慢動作拔槍」,袁和平的「華麗武打」,
不但成功吹起近代中國武打風,
亦為「成龍」、「李連杰」、「楊子瓊」、「洪金寶」、「徐克」、「元家班」…等,西進的成功要素。
(點圖放大)
「香港武俠電影」早在李連杰的「黃飛鴻」,便達到高峰。
什麼樣的電影題材,都可以配合「港式武打」。
山窮水盡,了無新意。隨著香港電影的落沒,港式武打不再。
取而代之的,成為「惡搞」的搞笑片,與特效掛帥的「科幻武俠」(如:電影「風雲」)。
(點圖放大)
台灣李安的「臥虎藏龍」,再次吹起中國武術風。
在李安與袁和平的操刀下,「港式武俠」再起。
但原本兼具「華麗」與「紮實」的武打,為迎合西方的現代風格,
逐漸轉變成「簡單」、「寫實」的現代武打。
對西方人而言,這已是過份華麗與酷炫。
但對從小看慣武打動作片的華人而言,卻是淺嘗而止,毫不過癮。
(點圖放大)
「臥虎藏龍」、「神話」、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、「英雄」、「功夫之王」、「赤壁」…
大成本、大製作。但在中國武打上,卻是令人,一次又一次的失望。
「功夫之王」結合了近代最成功的兩位武打巨星:「成龍」與「李連杰」。
兩種武打風格相輔相成,雖然精彩,卻也了無新意。
(點圖放大)
「葉問」中,詠春快拳的「以寡敵眾」,再次震撼了我的心。
沒錯,這才是道地的「港式武打」。
一次又一次的閃電出拳,皆令人血脈噴張。
「葉問」中的武術導演是「洪金寶」。
與成龍同為師兄弟的他,武術風格總有些雷同。
但成龍的風格著重於:「喜劇武打」,而洪金寶則是「紮實武打」。
不難發現,「葉問」中不時出現,翻身、踢腿的下盤動作。
既敏捷,又紮實!
(點圖放大)
我很不愛「葉問」、「霍元甲」電影中的民族包袱。
因時代背景使然,顯得太過沉重,太過悲情。
最後葉問逃過一劫,負傷逃往「香港」,真讓人捏了把冷汗。
相較於「黃飛鴻」系列電影,雖也有嚴肅的「民族題材」,卻是可愛許多。
(雖然「黃飛鴻」確有其人,但電影故事卻是杜撰。)
「霍元甲」電影,「藝術」風格,濃過於「武打」風格。
「葉問」電影,則是以港式武打,再次震撼你我的心。
(…2009/5/4…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